綏寧新聞網訊(通訊員 黃通翔)近日,在瓦屋塘鎮三星橋村種植基地,村民們穿梭在黃綠相間的花海中利索地采摘,手起手落,一朵朵黃花被裝入竹簍中,夏季的風吹過,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清香,滿滿的喜悅寫在村民們臉上,構成一幅和美的鄉村新畫卷。
黨建“+” 黃花菜“不涼”促增收
近年來,三星橋村立足豐富自然資源,積極探索村民致富的新路子,發揮黨員干部示范帶頭、能人示范帶動,推動“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發展,帶富一方百姓。
2023年,在綏寧縣婦聯、中國電信綏寧分公司駐村工作隊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村兩委干部通過到貴州、衡陽考察,咨詢業內專家求證,發現三星橋村的氣候及土壤條件非常適合種植黃花菜。
經多方考察后,三星橋村最終與祁東縣俊宇食品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合同,確定由祁東縣俊宇食品有限公司為三星橋村優質種苗和技術支持,并確定保底收購價格。該村還因地制宜合理確定產業發展的重點和規模,2023年,村合作社示范種植黃花菜70畝;2024年,通過“黨建+合作社+基地+農戶”形式,種植黃花菜面積300多畝。黃花菜種植每年可給村集體帶來近40萬元的收入,同時,黃花菜采摘期能夠帶動300多名當地群眾就近務工,老百姓的種植熱情持續高漲。
“三星橋村土壤條件好,種出來黃花菜口感也好。黃花采種植第一年產量一畝1000多斤,第二年2000多斤,第三年達到3000斤,鮮品保底收購價2.2元每斤,我在三星橋村租地種了20畝。”種植大戶黃艷說。
三星橋村黨支部書記袁治安說:“300多畝黃花菜對三星橋老百姓來說,帶動勞動力就業比較強,一年下來帶動勞動力用工幾千個,在收入上,我家去年種了0.8畝,去年采收黃花菜鮮品1500斤,采收期40天,今年種植面積達到了1.6畝,預計明年采收期每天可采收200多斤,采收期公司打款委托村里安排人員為公司代收鮮品黃花菜,一點也不愁銷路。”
技術“引” 產業興旺滿園春
黃花菜又叫做金針菜、健腦菜、忘憂草、萱草等,是具有保健功能的珍品蔬菜。
黃花菜好看又好種,一次種植可連續收七、八年。該村在“數字鄉村”的引領下,利用微信、抖音等平臺學習黃花菜種植PPT課程、視頻分享、經驗分享等,邀請技術人員田間課堂現場教學,充分發揮好“片-組-鄰”三長制工作聯系群眾的優勢,互相交流,互相促進,讓更多村民掌握黃花菜種植技術知識。在種植上,黃花菜種植主要掌握繁殖方式、分株方法、地塊選擇及處理、合理栽植、苗期田間管理的方法及注意事項。村民只要掌握了種植技術,從技術上加強引導,就非常愿加入黃花菜種植中來,增加經濟收入,鋪就一條很好地奔上小康的“致富路”。
市場“帶” 幸福生活“節節高”
在掌握技術的基礎上,市場銷路是發展特色產業成敗的關鍵,也是制約特色產業的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要發展好黃花菜產業,就要按照市場需求,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堅持綠色、生態、標準化種植,更加注重品質,打造品牌,靠市場帶動,形成規模效益和長期效應。黃花菜種植市場發展空間大,市場需求量大,要發展農產品加工、冷鏈物流,促進農產品產地加工增殖,打通生產和銷售的“任督二脈”,不斷延長農產品產業鏈。
目前,三星橋村已投入資金40多萬元建好了黃花菜加工廠房。加工廠投產后,將解決本地老百姓在家門口就業,每月可在加工廠賺取2500至3000元的收入。
下一步,三星橋村將帶動老百姓開墾荒地,發展黃花菜種植面積600畝以上,投入資金30多萬元購買安裝好加工所需設備,保證鮮品、加工、生產、銷售一條龍,做大做強黃花菜產業,讓黃花菜產業成為村集體經濟及村民致富的主要“增收點”,讓三星橋村成為全縣最具活力的幸福和美村莊之一,讓老百姓的幸福生活“節節高”。
來源:綏寧縣融媒體中心
作者:黃通翔
編輯:龍莉婷
本文為綏寧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taozhanpu.com/content/646841/59/14103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