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寧新聞網訊(記者 向 海)9月13日下午,縣委書記佘芝云帶隊深入紅巖鎮大田村、陽樓村、桃坪村、江坡村、四清村、下坊村、沈家村等地,就鄉村振興工作、紅色革命舊址改造提質、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管理情況進行調研。他強調,要因地制宜培育壯大特色產業,促進鄉村全面振興,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袁玲參加調研。
在大田村、陽樓村、桃坪村,佘芝云與鎮、村干部深入交流,詳細了解了村集體經濟收入、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等情況,并就如何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提出了意見建議和具體要求。
佘芝云強調,實施鄉村振興,一定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鎮、村干部作為基層工作的行家里手,要摸清村里的基本情況、群眾的所思所盼,抓住基層社會治理這一根本,抓住產業興村這一支撐,因地制宜培育壯大富民產業,做大做強村集體經濟,同時加快推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覆蓋,讓老百姓成為鄉村振興的參與者、受益者。
在江坡村,佘芝云實地查看了雞公坡戰役賀龍指揮部、紅軍食堂舊址改造提質情況。佘芝云指出,雞公坡戰役賀龍指揮部、紅軍食堂舊址,展現了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充分利用好紅色源資源優勢,深入挖掘紅色故事,講好紅色故事,傳承好紅色基因。
佘芝云在四清村、下坊村調研產業發展時強調,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關鍵,鎮、村兩級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以產業振興為依托,構建農業發展特色體系,認真落實各項惠農政策,不斷夯實農業產業發展基礎。要鼓勵引導有實力、有情懷的企業、種養大戶等發展特色產業,幫助群眾實現就近就地就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要創新發展理念,加強農業科技人才、實用人才的培養,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助推產業做大做強。
在沈家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佘芝云就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管理、后續產業發展和搬遷群眾就業等重點情況進行調研。佘芝云強調,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管理,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力提升基層群眾幸福指數;必須堅持依法有效治理,著力實現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必須堅持因地制宜,著力構建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必須尊重群眾意愿,著力發揮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基礎作用,扎實解決好安置點最后“一公里”問題,確保真正搬得出、穩得住、逐步增收致富。
來源:綏寧縣融媒體中心
作者:向 海
編輯:龍莉婷
本文為綏寧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taozhanpu.com/content/646843/58/14276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