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寧新聞網訊(通訊員 龍憲智 楊世勇)秋高氣爽,瓜果飄香。9 月 25 日,東山紅提品鑒暨首屆非遺文化旅游推介會隆重舉行。這不僅是一場紅提推介的盛會,也是一場自然風光、民族風情、宜居環境等旅游資源的全面展示,更是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在鄉村振興的這個平臺上,該鄉著力以黨旗飄“紅”、生態透“綠”、民生添“彩”為發展目標,不斷強引領、優環境、助發展,跑出了鄉村振興“加速度”。
黨建賦能,打造鄉村振興新名片
近年來,東山鄉黨委始終堅持以黨建為引領,積極探索鄉村振興的新路徑,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帶領全鄉人民共同奮斗,努力實現鄉村振興的宏偉目標。
在黨建的引領下,積極探索黨建引領村集體經濟發展新模式,構建“種養有發展,銷售有渠道,收入有保障,致富有信心”的良性發展格局,著力為東山鄉村振興保駕護航。
東山鄉將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將黨員示范崗建在致富項目中,探索推行“黨委+企業(合作社)+基地+電商”的產業鏈融合抱團發展模式,輻射帶動3000余名群眾脫貧致富,并帶動村級集體經濟增收70余萬元。
為了持續夯實黨建的先鋒堡壘作用,增強經濟發展動能,東山鄉深入實施農村基層黨建“整村推進、整鄉提升”示范鄉創建行動,精心打造“非遺福地 · 魅力東山”黨建品牌,力爭在2026年建成基層黨建示范鄉。
為做實紅提產業,該鄉先后建成了1家大型紅提倉儲保鮮物流服務中心和46座配套保鮮冷庫,依托冷鏈物流體系,全程進行紅提保鮮、存儲、運輸,穩定產業鏈。不斷加強與周邊商超、市場對接,積極拓寬銷售渠道。通過直播帶貨、線上平臺銷售等方式,連通合作社、農戶與線上平臺,有效拓展全鄉農產品的銷售渠道,打造了鄉村振興的新名片。
組織引領,開拓鄉村振興新路徑
在鄉黨委的大力支持下,數十家合作社采取政府引導、信貸扶持、技術培訓、社會參與的形式,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方式,抱團發展,推廣避雨栽培、豐產栽培、綠色栽培、塑性栽培等技術,努力打造“東山紅提”品牌,力爭建立高產精品果園、特色產業科普園。
在種植紅提和籌備品鑒會過程中,鄉黨委充分發揮黨建引領的作用,積極動員全鄉各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參與到活動中來。鄉黨委書記喻建軍帶隊到省會長沙推銷產品,不斷為東山紅提擴展銷路。在鄉黨委政府的積極推動下,湖南楚湘正誠智慧城市服務有限公司、鑫榮懋果業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分別與紅提協會簽訂了紅提采購意向。在推介紅提過程中,喻建軍走向田野,手捧紅提,極力為紅提代言。為構建村內46家配套保鮮冷庫,鄉黨委副書記、鄉長劉亞從每一個基地的審核、選址、施工,到工程竣工驗收,都親力親為,為紅提種植、銷售、品鑒及非遺推介起到了榜樣作用。
該鄉黨委政府組成人員,包村到戶,上戶了解情況,幫助解決生產、銷售、儲藏過程中的大問題、小困惑,為發展紅提產業盡心盡力。
組織引領為東山鄉的紅提產業注入了強大動力。各級黨的基層組織,農民種什么紅提,怎么除草、澆水、施肥、推銷等都裝在心中,適時舉辦培訓班,請專家教授現場指導每一位種植戶。組織的關心與支持,進一步激發了果農們的種植熱情,為紅提產業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走出了鄉村振興的新路經。
黨員聚力,凝聚鄉村振興新動能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行動是最有力的帶動,示范是最鮮明的垂范。
龍乙華是1992年出生的苗族姑娘,在外闖蕩多年。2017年春天,她回歸雙門村種植紅提3.8畝,后來擴種到10余畝,成為當地紅提種植的行家里手。由于她工作成績出色,國家著力把她培養成為邵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代表、湖南省第十四屆人大代表。
周明愛是一個普通農村婦女,40多歲了,勤勞能干,種植紅提50多畝,帶動貧困戶16人脫貧,成為遠近聞名的“紅提女神”。她自然成為鄉村致富帶頭人,順利當選縣人大代表。
橫坡村支書龍昭華,此前在東山鄉派出所擔任輔警。2021年,他毅然辭掉輔警工作返村擔任黨支部書記。之后的幾年里,在鄉黨委的重點培養下,不僅成了村里的紅提種植技術能人,而且村級工作也做得很出色,順利當選綏寧縣人大代表。
龍章平是東山村支書,要管理近4000人的吃喝拉撒,自己還種上十幾畝的提子。楊建忠是牛背嶺村支書,自己要種60多畝紅提,還要管理2000號村民。吳作坤、龍運亞均是95后,分別擔任大坪村黨支部副書記和東山村支委、秘書,他們都是該鄉發展紅提產業的優秀黨員代表。還有大坪村、雙門村、俊頭村等村委班子積極參與紅提種植,為紅提發展傾盡心力。據統計,全鄉75%的黨員參與了紅提種植和管理,凝聚起鄉村振興的生動力量,真正將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制度優勢轉化為經濟效能和治理能力,讓黨旗在鄉村振興一線高高飄揚。
黨群齊干,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一花開放不是春,萬花開放春滿園。在黨建的引領下,東山侗族鄉黨員干部齊努力,大干快上種紅提,齊頭并進謀發展,全鄉經濟呈現出蒸蒸日上、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雙門村村民黃進剛主動放棄廣東打工,投資80多萬元,帶動6戶群眾一起創業,并創辦了源通種養專業合作社,共種植各類提子50多畝。
橫坡村楊昌鐵投資40多萬元,聯合5戶26人聯合創辦了田園種養專業合作社,種植東山紅提、陽光玫瑰、山葡萄等60多畝,社員之間互相交流,互相提高,適時開展紅提技術培訓、交流學習和咨詢服務。同時,組織收購、運輸、包裝、儲藏等服務,為紅提產業的發展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周先花50多歲的農村婦女,平生敢想敢干,2013年就成立了湘西南生態合作社,參與合作社成員108人,共流轉土地400余畝,基地設在雙門村的柳西塘,種植東山紅提、山葡萄等160余畝,人平純收入7500余元,成為東山有名的“紅提大嫂”。
目前,全鄉成立葡萄專業合作社63家,從業人員4000人以上,紅提種面積5600余畝,已進入掛果盛產期。全鄉紅提年均產量1500萬斤以上,市場參考價8-12元/斤,年產值可達1.6億元,直接帶動脫貧戶1800余人增收致富。鄉黨委負責人表示,力爭用3至5年時間,發揮優勢,暢通渠道,搭建平臺,把紅提產業打造成東山鄉一張生態致富名片。
稻菽千重浪,紅提萬里香。在黨建的引領下,東山鄉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積極探索鄉村振興的新路徑,努力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東山鄉一定會成為一個更加美麗、富饒、和諧的鄉村。
來源:綏寧縣融媒體中心
作者:龍憲智 楊世勇
編輯:楊汐
本文為綏寧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taozhanpu.com/content/646843/74/14325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