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寧新聞網訊(記者向海 宋三龍 李深德 夏綿潔 周玉玲 夏云鳳 通訊員 侯娟)3月28日上午,綏寧縣十八屆人大三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縣兩會集中采訪活動開啟“局長通道”,圍繞社會關切的林業、農業、生態環境等熱點話題采訪了三位局長。
綏寧縣融媒體中心記者夏綿潔:大家好,今天我們邀請到了三位局長,他們分別是綏寧縣林業局黨委書記、局長費立功,綏寧縣農業農村水利局黨委書記、局長唐則儉,邵陽市生態環境局綏寧分局黨組書記、局長袁惠雄。三位局長就如何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動楠竹產業發展;如何推動雜交水稻制種產業發展,抓好邵陽紅產品包裝、宣傳和推介;如何讓生態環境成為綏寧的一張名片,讓綏寧老百姓真正感到生活在好的環境等問題一一解答。
綏寧縣林業局黨委書記、局長費立功:綏寧縣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新發展理念,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深入推進“林長制”,完善“一長四員”網格化管理體系,加快調整林業產業結構,推動建立比較完備的林業生態、產業體系。加大封山育林、造林力度,加強古樹名木保護。切實抓實動植物保護,做好森林防火,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建好森林資源監測平臺和森林資源管理,提升森林質量。全面推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和林業碳匯試點建設,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如何推動楠竹產業發展。我縣緊緊圍繞楠竹資源,創新發展楠竹產業,一是開展好竹資源培育,培育一批大徑級竹林、高標準筍材兩用林、生態景觀林;每年實施低產低效竹林改造5000畝,高標準豐產培育2000畝;大力發展豐產竹林示范基地,竹林家庭林場,二是大力發展竹文化旅游康養產業,建設以竹林生態旅游線、竹主題公園為主的特色森林旅游精品。三是持續推進“以竹代塑”,積極創建國家級“以竹代塑”應用推廣基地,推進省級竹產業示范縣建設,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創新楠竹精、深加工,全力打造楠竹全產業鏈,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推動楠竹產業更進一步發展。
綏寧縣農業農村水利局黨委書記、局長唐則儉:綏寧縣緊緊圍繞十萬畝、十個億種業強縣目標擴面提質,種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果,種業規模和制種產量明顯提升,企業育種能力不斷提高,特別是2021年以來通過政企合作共建,基礎設施進一步夯實,為我縣制種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力支撐,制種產業效益凸顯。1、提前謀劃好產業布局。通過湖塘現代種業產業園和武陽宜機化基地建設,帶動了周邊紅巖鎮、黃土礦鎮、瓦屋塘鎮、李熙橋鎮、關峽鄉、金屋塘鎮等10余個鄉鎮的制種產業發展,形成省道S248雜交水稻制種產業帶和縣道萬江公路雜交水稻制種產業帶,基本實現“一園、兩帶、三片、多點”產業布局。在守好面積6萬畝的基本盤的基礎上,穩步擴大制種面積。2、繼續擦亮“國家級制種大縣”這一金字招牌。2022年我縣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國家級制種大縣。自中央制種大縣獎勵扶持項目實施以來,我縣制種產業得到長足發展,特別是2021年實施縣企共建,我縣與中信農業(隆平高科)攜手合作,用好用活中央制種大縣獎勵資金,使綏寧制種產業在面積、產量、質量、機制等方面實現了新的突破,取得了較好成效。3、不斷提升制種技術。通過與隆平高科、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湖南農大、長沙雜交水稻制種產業聯盟共同打造綏寧制種技術創新平臺,基本實現產學研一體化,開展雜交水稻制種新技術研究及應用試驗示范,成為最新科研成果應用轉化示范基地,建成“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4、持續發展社會化服務。大力發展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組織,積極引導農機、統防統治專業化服務組織與制種合作社、制種大戶等簽訂服務合同,開展種子生產全程專業化社會化服務。
近年來,在省、市、縣委的堅強領導下,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路徑,發掘鄉村功能價值,強化創新引領,突出集群成鏈,提升價值鏈,培育發展新動能,聚焦重點產業,為持續抓好產業扶貧成果和持續推進鄉村產業振興奠定堅實基礎。1、全面推進農業產業“六大工程”行動。一是“以竹代塑”工程。全面推動、全力支持我縣楠竹這一特色優勢產業的發展。二是種業擴能工程。包括雜交水稻制種和綏寧花豬種質源的保護與開發。雜交水稻制種加快建設綏寧縣現代種業產業園園區項目,進行武陽鎮毛坪村制種基地提質改造。綏寧花豬保護與開發完成綏寧花豬省級核心育種場省審核發證,申請“綠洲三六五”綏寧花豬肉商標、綏寧花豬地理地標。三是油茶提質工程。在穩步提升面積的基礎上,支持油茶林低改。四是水果補鏈工程。五是茶、藥復興工程。六是農文旅融合工程。2、精準推進“四個一批”工作落實。按照“鞏固一批、升級一批、盤活一批、調整一批”分類施策要求,推動幫扶產業真正促進脫貧地區發展,促進群眾增收的惠民意識,認真梳理2013年以來所有經營性幫扶產業項目,對照項目清單與項目實施的鄉鎮、村組對項目運營模式、生產現狀、聯農帶農等方面逐一核查,建立臺賬,安排資金進一步促進產業項目發展。
從2018年起,我縣創新舉措培育和打造“邵陽紅”優質農產品公共品牌,加快構建以“邵陽紅”品牌為龍頭的農業品牌體系,目前我縣已有綏寧縣金水灣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的14個產品進入“邵陽紅”品牌目錄。為深入實施品牌強農和商品品牌戰略,進一步建立健全我縣“邵陽紅”優質農產品公共品牌目錄,提高我縣“邵陽紅”品牌認知度、美譽度和市場競爭力,持之以恒推進我縣“邵陽紅”品牌建設,推行質量、品牌、宣傳推介、包裝標識、營銷“五個統一”管理,在打造品牌、宣傳與推介方面,采取以下措施來讓更多“邵陽紅”優質農產品走出綏寧、走向全國。1、建立創建品牌的獎勵措施,為激發企業創建品牌的積極性,對進入“邵陽紅”目錄并按規范要求統一包裝標識的企業予以適當獎勵。2、在旅游景點建立展示展銷展館,交通樞紐、重點社區和人流出入密集的地方開展宣傳,在新媒體平臺上,加強品牌推廣。3、舉辦產銷對接活動。利用“四月八姑娘節”、各類博覽會、元旦春節等重大節日舉行優質農產品展銷會,進一步提升我縣“邵陽紅”農產品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邵陽市生態環境局綏寧分局黨組書記、局長袁惠雄:近年來,在市生態環境局和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縣生態環境分局緊緊圍繞“生態立縣、綠色崛起”戰略,著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夏季攻勢”、藍天保衛戰,全力抓好環保督察、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利劍”行動問題整改,啟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創建。2023年環境空氣質量、水環境質量達標率100%。
2024年,我局將繼續按照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堅決扛起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政治責任,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著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全力配合做好環保督察,狠抓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全力守住環境安全底線,著力提升全縣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抓緊“兩山”基地創建工作,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三個綏寧”美好藍圖貢獻環保力量。
來源:綏寧縣融媒體中心
作者:向 海 宋三龍 李深德 夏綿潔 周玉玲 夏云鳳 侯 娟
編輯:龍莉婷
本文為綏寧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taozhanpu.com/content/646847/63/13686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