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寧新聞網訊(記者 宋三龍 向 海 鄧 釗)近年來,綏寧縣立足資源稟賦,以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和增加村民收入為核心,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帶動村民參與產業發展、分享收益增收,持續壯大集體經濟,以產業興旺勾畫出了一幅鄉村振興的新圖景。
10月9日,在關峽苗族鄉梅口村紅心柚基地,種植戶李永紅正忙著采摘柚子、鋤草、聽技術員講解果樹管護方法,忙得不亦樂乎,雖然累得滿頭汗水,但望著樹上一個個碩大的柚子,臉上寫滿了幸福。
李永紅是梅口村的一名脫貧戶,以前靠種幾畝薄田,日子過得緊巴巴的。2022年,他承包了村里20畝紅心柚,經過他的精心管護,柚子現已進入豐產期,勤勞的他不滿足于只種柚子,還在果園里搞起了樹下養殖,養上了雞、鴨、鵝,果園的綜合效益有了顯著提高。
李永紅說:“從2022年流轉土地以來,一年大概有七八萬元的收入,我就是靠這個維持家庭生活,不要到外面去勞動,在家里就可以有穩定的收入,也是經濟可觀的?!?/p>
關峽苗族鄉梅口村因地制宜,有效盤活閑置土地,積極引導村民流轉土地,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參與生產經營,大力發展特色產業,著力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不斷開辟村民增收致富渠道,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幫助脫貧戶實現就近務工,走出了一條土地增效、農戶增收、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的振興路子。
梅口村黨支部委員李明健說:“我們村里的紅心柚基地總面積是20畝,建成之前這里都是荒山和荒地,為了充分利用這些閑置土地,當時在扶貧政策、產業發展政策的支持下,我們采取產業基地流轉承包的形式,以合同的形式承包給貧困戶李永紅來管理,李永紅每年向村里繳納15000元的租金。”
李永紅通過自主創業,在黨的各項惠民政策和村里的扶持下,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勤勞走出一條致富的新路子,過上了幸福生活,對進一步鞏固壯大產業、拓寬致富渠道、穩定增收有了自己的新打算,對未來美好幸福生活充滿了信心和希望。
近年來,梅口村立足實際,緊緊圍繞村民增收致富目標,“以產業帶動發展”“以產業振興鄉村”為出發點,釋放土地資源活力,創新合作社、種養大戶等經營發展模式,形成保底分紅、股份合作、利潤返還等利益聯結機制,培育壯大了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主導產業,發展獼猴桃35畝、養魚100余畝、紅心柚20畝、荷花40畝、水蜜桃40畝。特色產業成為了村民手中的金蛋蛋、錢串串,村集體經濟也由原來的每年5000元提升到現在的年收入20萬元,在鄉村振興路上展現勃勃生機。
李明健介紹:“我們當時設想就是通過多種方式來實現村民受益,第一種就是這邊的土地(包括荒地)以流轉出租的形式出租給基地,實現租金收入,再一個就是盡量地采用我們當地的脫貧戶和監測戶參與這個基地的務工,實現工資收入,第三個就是通過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充分的開發公益性崗位、小型公益性事業的建設,實現村民(包括脫貧戶和監測戶)能夠間接地受益。”
如今,梅口村產業興、農民富、農村旺的美麗愿景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站在新的起點,梅口村以產業融合為目標,推動鄉村經濟“活”起來,引領村民“動”起來,奮力譜寫鄉村全面振興的新篇章,繪就鄉村振興“繁榮圖景”。
來源:綏寧縣融媒體中心
作者:宋三龍 向 海 鄧 釗
編輯:龍莉婷
本文為綏寧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taozhanpu.com/content/646854/56/14350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