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寧新聞網訊(記者 陶雯 宋三龍)1月26日,農歷臘月二十七,在河口苗族鄉水車村的村級活動中心,村民們早早就聚在一起,為“村晚”忙得熱火朝天。沿途裝飾的氣球,整齊擺放的紅板凳,嬉笑打鬧的小孩,認真準備的演員,歡笑聲此起彼伏,整個村都籠上濃濃的年味。
隨著夜幕的降臨,在舞獅表演中,一場全部由當地村民自編、自導、自演的“村晚”拉開序幕,村民們在大舞臺上展風采、亮家底,燃旺“文化篝火”,樸素無華的真情演繹,讓這場扎根鄉村的“土味”村晚,更接地氣。小朋友們帶來的《福氣要來到》《少兒拉丁》等節目讓大家驚喜連連。青年組不甘示弱,《水車村記》的朗誦讓村民們共同回味鄉村變遷,歌舞表演《我和我的祖國》《美麗中國》等讓大家感受到了年輕一代對家鄉的依戀、對祖國的熱愛。小品《懶漢脫貧》來源于身邊的真實事跡,也是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安龍神》《鬧年鑼》則讓大家體會到了傳統民俗的魅力。
村民們紛紛表示,這臺“村晚”很精彩,很受歡迎,既豐富了他們的業余文化生活,更是搭建了一個展示才華的平臺,希望這樣的“村晚”年年有,讓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村晚”已經成為村民們“家門口”的精神“充電站”,這里有鄉土間的文化符號,這里有“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美好故事,在這里談生活事、道心里話、頌新生活,在村民的本色出演、真情演繹中,感受蒸蒸日上、熱氣騰騰的好生活,更讓在外漂泊的游子在這場盛宴中,忘卻生活的瑣碎,重溫家鄉的煙火記憶與濃濃的鄉情,讓故鄉更近、燈火更明、年味更濃。
在張家港創業的游子李康永告訴記者:“我這次回來,感到我們綏寧縣有很大的變化,無論是交通區位條件和營商環境,百姓生活環境和精神文化生活,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特別是今天的‘村晚’,讓我們在外的游子感受到了家鄉人民的凝聚力和幸福感滿滿,我們也希望家鄉的發展越來越好,我們一定當好家鄉的‘參謀員’‘代言人’和‘投資者’,動員更多在外的創業者回家鄉投資創業,建設家鄉。”
這臺“村晚”在展示熱熱鬧鬧、充滿人間煙火氣的文化互動氛圍的同時,也在無形中加強村民交流協作、融洽鄉鄰關系,為村民傳遞了積極向上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營造文明新風尚,讓農民群眾的歡聲笑語回響在鄉村的山山水水,讓鄉村文化得以傳承賡續。水車村黨支部書記鐘瑛表示:“通過排練演出,進一步增強了村民的凝聚力和同心力,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對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和移風易俗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同時,也希望借助這個平臺,向在外創業的游子展示家鄉的巨變,吸引他們回家投資創業,為家鄉的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來源:綏寧縣融媒體中心
作者:陶雯 宋三龍
編輯:楊汐
本文為綏寧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taozhanpu.com/content/646945/61/14667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