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寧新聞網訊(通訊員 龍憲智 龍秋萍)4月16日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在層疊的吊腳樓上,東山侗族鄉的青石板路已鋪滿新采的杜鵑花瓣,飛山大廟彩旗招展,風雨橋畔歌聲悠揚,整個侗寨洋溢著節日的喜慶氛圍。當地群眾以最隆重的禮儀迎接一年一度的“四月八姑娘節”,期盼出嫁的姑娘歸鄉團聚。
東山飛山大廟。(龍憲智攝)
清晨的寨門前,老人們身著靛藍侗衣,銀飾在晨光下熠熠生輝。
當姑娘們的身影出現在蜿蜒的山路上,蘆笙隊立刻奏響悠揚的《迎親曲》,曲調中飽含親人的思念與牽掛。娘家親人身著繡有星辰紋、蕨菜紋的侗錦盛裝,腰間系著親手編織的花帶,裝滿了帶給回家姑娘們的禮物——自釀的糯米酒、熏制的臘肉,還有最具節日特色的烏飯。這種用木桐葉染制的黑色米飯,不僅散發著山野的清香,更承載著苗侗家人對團圓的期盼。
東山飛山大廟地標石。(龍憲智攝)
為辦好此次“四月八姑娘節”,東山侗族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多次召開專題會議,深入村寨調研,精心組織活動流程,規范場地布置,優化游客接待服務,并對民族文藝節目進行反復排練,確保活動圓滿舉行。民間籌備同樣熱火朝天,7000余名楊姓族人自發籌資40余萬元,打造飛山廟文化廣場。白天,各村寨加緊排練民族歌舞,老人們手工制作傳統展演器具,婦女們忙著制作蜜餞、罐椒子、泡茶等特色美食。夜幕降臨,廣場中央燃起熊熊篝火,男人們吹響蘆笙,女人們手拉手跳起歡快的多耶舞,老人們圍坐講述宋代楊金花以烏飯智救兄長的古老傳說,現場氣氛熱烈而溫馨。
東山村橋頭組龍七妹自豪地說:“白天要跟姐妹們學跳舞,不能出丑,要跳得整齊、自然、柔和。晚上,還要制作黑米飯、泡茶、蜜餞等,到四月八那天給客人吃,侗家人只能以這樣的方式表達自己的熱情。”
綏寧“四月八姑娘節”不僅是苗侗傳統民俗的集中展示,更是一場關于親情、文化與根的深情對話。當盛裝的姑娘們帶著故鄉的祝福再次啟程,她們的心中始終銘記,無論走得多遠,家鄉的歌謠與溫情,永遠是心靈最溫暖的歸宿。
來源:綏寧縣融媒體中心
作者:龍憲智 龍秋萍
編輯:黃生勇
本文為綏寧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taozhanpu.com/content/646948/51/14878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