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寧新聞網訊(記者 唐芳艷 周玉玲)綏寧縣境內竹林資源豐富,現有竹林面積80.58萬畝,立竹數1.8億株,莽莽竹海既是大自然賦予當地的瑰麗寶藏,亦是村民增收致富的“綠色銀行”。然而,傳統搬運方式效率低、運輸成本高,加上山高路陡,楠竹下山難如同一道緊箍咒,制約著當地竹產業的蓬勃發展。如今,隨著農業無人飛機的轟鳴聲在山間回蕩,這一難題正被科技力量破解。我縣創新引入無人機吊運楠竹,通過“空中走廊”將深山楠竹高效運出,開辟了運輸“快捷”道,探索出一條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的綠色發展新路徑。
4月10日,在瓦屋塘鎮水廟村的楠竹林上演了一場“科技秀”——伴隨著一陣陣螺旋槳的轟鳴聲,一架農業無人飛機在竹林間靈活穿梭,在技術人員的熟練操控下,將捆扎好的楠竹從陡峭的山林吊運至山下的指定地點。短短幾分鐘,原本需要耗費大半天人力才能運下山的楠竹,便輕松完成了“出山之旅”,這標志著當地農資運輸“最后一公里”難題有了創新解決方案,也為山區竹產業轉型升級按下了加速鍵。
據了解,這款專門為山區物資運輸研發的大疆T100農業無人飛機,將改變傳統人工搬運楠竹的弊端,最大載重85公斤楠竹,每天可完成近5畝竹林的運輸任務,效率是人工的15倍。
水廟村二組村民吳發新長期在村里承包山林用來銷售竹子,已有四五年時間。然而,由于人力成本高昂和效率低下,他的收入僅能勉強維持家庭日常開銷。今天,吳發新在村里目睹了技術人員操控無人機進行楠竹吊運作業,他發現這種新型運輸方式既便捷又高效,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得知還有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他立即在現場訂購了一架無人機。
為推動無人機吊運項目落地生根,綏寧縣積極作為,通過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出臺專項扶持政策,給予購置無人機補貼、提供低空飛行審批便利等,累計投入資金數百萬元,為項目實施掃除障礙。同時,政府組織技術人員對竹農進行無人機操作培訓,確保他們能夠熟練掌握這一新型運輸方式,提高作業效率。
這場技術展示不僅點燃了竹農們的熱情,更吸引了竹產業相關人士的高度關注。來自懷化市洪江竹木加工廠的負責人高山,專程趕到現場,親眼目睹了這款無人機在竹木運輸中的實際應用效果。他計劃回去后好好研究如何在自己的加工廠推廣使用這種運輸方式,相信這會給竹產業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也能讓竹農和加工廠實現雙贏的局面。
科技賦能產業鏈,催生發展新動能。無人機吊運楠竹下山,帶來的不僅是運輸環節的變革,更如一顆投入產業湖水中的巨石,激起層層漣漪,為整個楠竹產業鏈注入了活力。在山腳下的綏寧縣瑞昇竹木制品有限公司負責人陽糧慧喜笑顏開望著剛運到的一批新鮮楠竹。據了解,該公司今年新增了十條高端竹制品生產線,主打環保型竹餐具用品,產品遠銷國外,預計年產值將比去年增長30%。
在竹農們的歡聲笑語和工廠機器的轟鳴作響中,無人機穿梭于綏寧縣的崇山峻嶺,編織出一幅科技賦能鄉村的壯美畫卷。在這片綠色的土地上,曾經困于深山的楠竹,如今借助科技羽翼,正飛向產業振興的新高地,一場以智慧物流為牽引的產業變革,正在譜寫新時代的山鄉巨變。
來源:綏寧縣融媒體中心
作者:唐芳艷 周玉玲
編輯:龍莉婷
本文為綏寧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taozhanpu.com/content/646948/55/14862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