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老家陽臺的大花盆里,有一棵紅梅樹。每年寒冬臘月時,她會盛開出朵朵鮮艷的紅花,散發出淡淡的幽香,引來蝶戀花和蜂們采蜜,平添了幾多靈動的生機和妙趣。
(老家陽臺大花盆里紅梅花凌寒獨自開)
紅梅樹斜對面,是我的書房“梅香居”,房門兩邊貼著我自己編撰書寫的一幅對聯:“文章風流獨雅韻,書法瀟灑自飄逸。”這幅對聯是我讀書時編寫、今年春節又重新用毛筆紅紙書寫張貼的。臘梅盛開季節出生的我,對紅梅情有獨鐘。
孩提時,我的兩位表妹,大的叫雪梅,小的叫紅梅,她們常與我在一起嬉戲玩耍,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多年不見,她們早已成家立業,在廣東買房工作,生活非常幸福。我們雖已久未謀面,也常在微信平臺聯系互動。
(紅梅亭旁紅梅花漸次開放)
今日清晨,趁著周末寒風凍雨按下了暫停鍵,我開啟了運動健身模式,從大院門口沿著臺階拾級而上,來到紅梅亭,一股沁人心脾的淡雅清香撲鼻而來。我抬頭一看,樹枝上紅梅已然盛開,許是前些日子的風霜雨雪刺激了她,她要將這滿樹美妙的視覺嗅覺奉獻給路人。她的這種奉獻精神讓我浮想聯翩,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長河中,幾多歌曲、詩詞、攝影、書法等詠梅千古佳作獨具魅力、各領風騷。歌曲《紅梅贊》唱道:“紅巖上紅梅開,千里冰霜腳下踩,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香飄云天外,喚醒百花齊開放,高歌歡慶新春來……”毛澤東詞《卜算子·詠梅》如是曰:“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宋代詩人林逋以梅為妻,以鶴為子,更是傳為一段佳話……
周末得閑暇,邀三五好友,品一盞香茗,賞一樹紅梅,聞一縷幽香,豈不妙哉快哉?
抬頭望去,透過紅梅花枝,紅樓自然映入眼簾。在樓一方,有我昔日同窗林紅梅,她曾說今日要加班。想必現在她正在奮筆疾書、埋頭苦干吧。
放眼全球,疫情肆虐。在我神州大地,正是有了這群不畏嚴寒、不懼風雨、辛勤耕耘、默默奉獻、可愛的人們,我們的社會才能這般和諧穩定,國人才能安居樂業、幸福生活……
來源:綏寧縣融媒體中心
作者:羅向陽
編輯:秦玲玲
本文為綏寧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taozhanpu.com/content/2022/01/18/10783108.html